學校介紹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卓越、創新、培育全人」 
學校特色簡介
 

香港浸會大學創立於1956年,至今逾半個世紀,是一所獲香港特區政府全面資助的公立大學,獲政府授權頒發博士、碩士、學士,以及副學士學位。

大學是一所文理型綜合大學,轄下有七個學院,包括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中醫藥學院、傳理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及視覺藝術院;現有學生接近11,000人,包括約6,600名本科生及4,200名研究生。

大學教研並重。通過學術研究創造知識是大學的重要任務,大學因此成立了50多個研究中心,致力創造科研成果。2008年,大學創立三所新的跨學科研究機構,包括“當代中國研究所”、“計算數學研究所”及“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以強化跨學科研究品質。2012年,大學成立“深圳研究中心”,彙聚浸大理學院及中醫藥學院的科研實力及優勢,在應用科技領域研發尖端知識。2013年,大學于江蘇省常熟成立“常熟研究院”,進行中醫藥研發及新材料研究,並開辦研究生專業,作為長江三角洲建立高端科研及專業人才培訓的據點。同年,大學創立本港首所國學院,名為“饒宗頤國學院”,集研究、教學、發展於一體,藉以傳承國學、弘揚中華文化。

大學創校至今一直秉承“全人教育”的辦學理念,深信教育除了傳授知識外,更要全方位培育同學的成長與發展。2006年,大學成立“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全面策劃和推廣全人發展專案。2011年,成立通識教育處,配合2012年9月大學四年制課程的實施。通識教育處協助通識課程的推行及確保教與學質素,並舉辦工作坊及研討會,為教學人員提供培訓,亦為學生提供選讀通識課程的意見及協助。

大學致力推動校園國際化,除了一貫的英語教學外,還通過交換生計劃及海外暑期實習計劃,為同學提供出國學習及工作實習的機會。為進一步擴闊師生的國際視野,大學於2004年創辦“駐校總領事計劃”及“國際作家工作坊”,藉邀請不同國家的駐港總領事及作家蒞臨大學主持研討會和工作坊,把世界引進校園。 

大學持續拓展,以配合長遠的策略性發展。2005年,大學啟德校園正式啟用,原址由前皇家空軍軍官俱樂部復修為視覺藝術院的教學地點,此計劃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舉辦的2009亞太區文物古跡保護獎中獲得“榮譽獎”。啟德校園及位處大學本部的善衡校園、逸夫校園和浸會大學道校園設施完備,為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理想的學習和科研環境。2007年,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位於沙田的石門校園揭幕,成為區內持續教育的重鎮。大學亦在香港以外地區積極拓展,2005年于珠海開辦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充分體現大學致力為祖國的高等教育貢獻力量的決心。此外,為配合2012年香港學制改革,大學早於2007年就展開大規模的“校園擴建計劃2007- 2012”,以“創意校園 培育全人”為主題,把 “全人教育”的理念融入建築設計,以建設一個有利於知識傳授,在教、學和研究方面追求卓越的校園。2010年,浸會大學傳理視藝大樓啟用,樓高11層,提供約9,000平方米實用面積,設有多元化設施,包括展覽廳、課室、創作工作室、放映室等,以配合傳理和視覺藝術學科的教學需要。2012年,樓高13層的教學及行政大樓和樓高3層的附翼大樓亦竣工。擴建工程完成後,校園面積增加近五成,近年,大學更積極計劃籌建香港首間中醫教學醫院,以期推動大學長遠的教學及科研發展。



科系與就業出路
文學院 - 深植文化 發揮創意
•文學士 - 提供六個主修,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創意及專業寫作、英國語言文學、人文學、宗教研究及翻譯學。

畢業出路
畢業生可從事行政、教育、出版、傳媒、公共關係、市場業務、社會服務、文化及藝術工作等。

•音樂文學士 - 獲取錄入讀音樂專業的學生,能親炙專家學者和教員,研讀音樂理論、作曲、中西音樂史、音樂分析、音樂教育及演奏。

畢業出路 
近年的畢業生,主要於教育、藝術管理、電台或電視台製作及與音樂相關的領域發展。亦有部份畢業生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美國及歐洲的研究院深造。

工商管理學院 - 環球視野 領袖培育
•工商管理學士–會計學 - 本科專業主修獲得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國際會計師公會(AIA)、澳洲會計師公會(CPA Australia)、澳洲管理會計師公會(ICMA)和加拿大註冊會計師協會(CGA Canada)的專業認可。

畢業出路
會計學主修專業畢業生可在政府、專業會計行、工商界及其它行業發展事業。

•工商管理學士 - 本科專業包含六個主修專業,包括應用經濟學、財務學、環球與中國商貿學、人力資源管理學、資訊系統及電子商貿學,以及市場學。

畢業出路
應用經濟學的畢業生可從事商業與經濟預測,以及就政府政策對不同工業與服務業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與分析。
財務學的畢業生能擔任銀行、財務機構、投資公司、政府財務部門的各種職務。
環球與中國商貿學的畢業生可在與國際商貿和中國商貿有關的管理、市場行銷、財經、培訓、研究、諮詢顧問等領域發展事業。

人力資源管理學的畢業生可在人力資源管理或管理的領域發展事業,包括招聘、培訓與發展、薪酬與福利、僱傭關係等。

資訊系統及電子商貿學的畢業生可擔任資訊科技審計師、資訊科技顧問、社交媒體經理、社交媒體專家、網絡營銷管理人員、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員、業務分析員。

市場學的畢業生可在產品管理、宣傳推廣、零售管理、市場研究、銷售管理、客戶服務等領域發展事業。

中醫藥學院 - 教學相長 育才濟世

•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 - 本專業由八個範疇組成,包括中醫基礎學科、選修學科、生命科學學科、西醫全科臨床學科、通識學科、畢業專題學科、中醫臨床學科、臨床見習/實習。

畢業出路
畢業生的主要出路是取得註冊中醫師資格,投身臨床醫療服務。部分畢業生會報讀研究院以繼續深造,又或加入本地或海外院校擔當研究工作;亦有少部分畢業生投身中醫藥教育、行政、管理或中藥貿易工作。

•中藥學學士 - 本專業由六個範疇組成,包括中藥專業學科、中醫基礎學科、生物醫學學科、選修學科、通識學科、實習與專題研究。

畢業出路
畢業生可選擇投考研究生以繼續深造,亦可考慮在本地或海外從事中藥貿易或中藥開發等工作。

傳理學院 - 資訊互動 面向世界
•傳理學社會科學學士 - 共分為三個學系:電影與媒體藝術主修;中文新聞、國際新聞及財經新聞主修;組織傳播和公關及廣告主修。

畢業出路 
電影與媒體藝術主修的畢業生就業前景遍及多項以創意為主的產業類別,包括電影、無線電視、廣播,還有多項運用電子影音媒介的界別,例如公關和廣告。 

新聞主修的畢業生大多能夠投身有關專業工作,例如入職新聞或相關界別。 

組織傳播主修的畢業生主要投身組織培訓和發展專員、媒介項目管理人員、傳播審核人員公關、企業傳訊、巿場推廣與廣告等。

公關及廣告主修的畢業生可投身各大公關和廣告公司工作,擔當公關主任、傳媒關係主任、社區關係主任等職位。

理學院 - 創新科研 開啟未來
•理學士 - 九項本科生專業包括應用生物學、化學、分析和檢測科學、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及資訊系統、應用及計算數學、數學、統計及運籌學及綠色能源科學。課程設計與時並進,理論與實踐並重,切合行業發展及香港和內地市場需求,亦為有志提升專業水平的精英奠定良好的學術基礎。

畢業出路
畢業生除可投身於相關專業的行業外,亦可於商業機構、政府部門、教育及社會服務等界別從事行政/管理、市場推廣/銷售、銀行/金融、分析等相關工作。此外,畢業生也可選擇留港或到海外繼續升學。

社會科學院 - 紮根香港放眼世界教研並重服務社群
•文學士/社會科學學士 – 此課程為一年級的學生提供內容廣泛的社會科學知識訓練。進入第二個學年前,學生必須向學院申請以下其中一個學科範疇為其主修專業:

歷史專業 — 課程著重歷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論,務求提升學生獨立深入鑽研各種歷史課題的能力。畢業生大多從事教學工作或在博物館、檔案館、公營機構等任職。

地理專業 — 為學生提供地理學理論與方法的基礎訓練,注重以地理角度去分析、評估及闡釋人類社會及環境問題,尋求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方案。畢業生就業遍及商業、政府、教育或科研、大眾傳媒、旅遊業、社會服務及非政府組織。

政治及國際關係學專業 —學習範圍包括比較政治、公共行政、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政治理論、政治思想及科學方法等。畢業生的就業範圍包括政府和公共行政、非政府組織、大眾傳媒、國際組織、商業和教育等。

社會學專業 — 着重研習個人、群體與社會結構的關係,並提供量性與質性研究技能的嚴格訓練。畢業生可投身非政府組織、大眾傳媒、市場研究、廣告及公共關係、社會服務、等工作。

•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 - 課程包括運動科學理論、運動知識及技能的實用課程、康樂休閒管理等。選擇擔任〝體育教師〞的同學,可多修讀一年教育文憑課程(即合共五年),完成後可取得本港教育局認可的〝註冊體育教師〞專業資格。

畢業出路
畢業生主要受聘於政府紀律部隊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各體育總會、香港體育學院、非政府或志願機構、運動市場策劃及顧問公司、及中小學校及高等學院(任教體育科),從事專業策劃及管理的工作。

•歐洲研究社會科學學士—法文 / 歐洲研究社會科學學士—德文 - 歐洲研究專業為同學結合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語文、商業學等科目以及於歐洲的生活、留學和工作體驗。首兩年同學會學習德文或法文,以供第三年在法語或德語國家留學、實習和生活時應用。

畢業出路
畢業同學的就業出路十分廣泛,尤其是與法語和德語國家關係密切的企業和機構,以及和歐洲往來頻密的中國內地和香港機構。

•中國研究社會科學學士(經濟/地理/歷史/社會學) – 本課程將中國研究與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和地理學四個學科緊密結合,以深入又廣泛地認識中國。

畢業出路
畢業生多從事與中國相關的行業及政府機構、行政、商界、教育、媒體和社區服務等多種行業。

•社會工作學士 -社會工作主修課共有四個範疇,分別是人類行為及社會環境;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研究和社會行政;以及社會工作實習。

畢業出路
本專業的畢業生可在香港申請成為註冊社工,並備受國際社會工作專業團體認可。

視覺藝術院 - 創新領域 兼容並蓄 
•視覺藝術文學士 - 視覺藝術本科專業由五科必修科目及三個專修範疇共70多個不同專修科目組成,三個專修範疇包括藝術及媒體創作、工藝及設計、及視覺藝術研究。

畢業出路 
畢業生可從事藝術創作、設計、攝影,或任職廣告業、政府藝術機構、畫廊、政府及私營公司之展覽部門、出版業、數碼設計公司等。

103年度獎助學金辦法及最高獎學金
http://sa.hkbu.edu.hk/home/campus-life-support/scholarships-financial-aid/scholarships/admission-scholarships-for-outstanding-mainland-and-overseas-applicants/
「海外生入學獎學金計劃」
為獎勵成績優異的海外學生,大學特設全額獎學金以減輕同學學費、住宿費及生活費方面的負擔; 全額獎學金每年港幣170,000元,為期共四年。

生活機能簡介

大學自1956年建校至今不斷擴展,設施現代化,為學生及教職員提供一個理想的學習和教研環境。

圖書館

大學圖書館致力提供優質資源和服務,以支援大學的教學與科研活動,讓同學可以在課堂以外做學問,提高課堂學習的成效。

除了紙本資料以外,總圖書館提供多項電子資源和網上服務,其中包括220多個電子資料庫,以及超過45,000種電子期刊和100萬冊電子書籍。圖書館的資訊素養教育融合大學課程,讓學生提高對資訊與科技的認知性和運用性。

李棕博士中醫藥圖書館是全港首間中醫藥專科圖書館,館藏主要為中醫藥及相關學科的文獻。

歐洲文獻中心是一所專門收集歐盟體系定期官方刊物的圖書館,館藏包括歐盟各部門提供的立法檔、宣傳刊物、報告、政策聲明、統計資料、辯論紀錄等。

語文中心
語文中心設有多個語言實驗室,並聘有不同國籍的語文導師為同學提供多種語文訓練,包括中英語文、普通話、法文、德文、日文和西班牙文。

資訊科技服務中心
資訊科技服務中心為教學、研究及行政工作提供完善的資訊網路和技術支援服務。

電腦中心備有先進設施供同學使用,包括掃瞄器、印表機、視像會議室系統等。

學生舍堂
學生舍堂樓高21層,分南北兩翼,設有雙人間及三人間,每兩個房間共用一個洗手間和浴室。
舍堂房間設有空調,並已聯網。其它設施包括浸大食坊、樓層休息室、洗衣/乾衣房、電視室、健身室、多用途室等。

醫療設施
大學設有保健中心和中醫診所,提供中、西診療及牙醫服務。

學習共用空間
學習共用空間實用面積約1,600平方米,由週一上午九時至週五晚上十一時之間24小時開放,週六的開放時間為上午十一時至晚上十一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學習共用空間劃分為“匯言”和“思語”兩個區域。“匯言”區域相對較無拘無束、富動感及互動,適合小組討論;“思語”區域則較安靜,適合個人自修。學習共用空間另設多間面積大小不一的小組溫習室和大型會議室,有助大學加強全人教育。

體康設施
偉衡體育中心、許士芬博士體育中心、郭鐘寶芬女士康體文娛中心、聯校運動中心等體康設施設備完善,可供同學進行各種田徑、游泳、體操及球類活動。

大學會堂
大學會堂設有1,346個座位,置有先進舞臺設施和視聽系統,為大學各個重要典禮提供理想場地。 
會堂同時為各表演團體及機構提供藝術表演場地,協助推動社區文化發展。



社團活動

秉承著“全人教育”的理念,浸大銳意培育同學成為具創意、願意承擔、有多元能力和素質,以及關心社區的全才。除了在校園積極推廣關愛文化和精神健康,鼓勵同學關心社區,發揮關愛精神外,浸大更希望通過多采的校園生活、多元化的課程及課外活動,營造學習型的校園環境,使同學在品格、才能和見識上全面發揮,貫徹浸大全人發展的精神。

聯通課程選擇多
浸大積極拓展通識學習,通過學生事務處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旨在擴闊同學的學習層面,豐富他們的人生體驗、國際視野,提高對當代社會問題的觸覺及見解。去年大學舉辦了超過 695個“聯通課程”活動,活動形式包括講座、校園活動、工作坊、比賽/表演及體驗式學習,錄得超過28,995的參與人次,反映同學對參與通識活動的積極態度。

領袖培訓全方位
去年舉辦了20個與領袖培訓有關的活動及考察團,超過3,588人次參與。學生通過各項活動如:講座、研討、工作坊、參觀及拜訪和社區服務,從認知、體驗、反思及行動四個層面,增強對社會時事的認識,加強獨立思考及多角度分析的能力、領導和情緒管理的技巧,建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學生組織遍校園
浸大鼓勵同學參與各學會所舉辦的活動,除設有學生會和研究生會外,更成立了約40個學術學會及50多個興趣學會。同學不但可參與各學會舉辦的活動,更可按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成為幹事會成員,負責籌劃活動,各展所長。去年參與學生組織的幹事人數多達900人以上,籌辦了數百個大大小小的活動,可見同學十分積極參與校內活動。

師生攜手策校務
為促進同學與校方的溝通及充分照顧同學的需要,校內提供多個學生參與校務的途徑,讓同學能夠直接反映意見,增加歸屬感,例如校務議會、教務議會、院/系務議會,以及各常設委員會和特別會議等。

心理效能獲發展
為提升同學的心理素質,大學提供不同模式的訓練和活動,例如工作坊、小組等幫助同學提升對自我和心理效能的認知,並擴展各種實際的生活技巧,自我增值。課程內容包括:自我認識、情緒智商、正向心理學、精神健康、大學生活適應等。此外,大學亦舉辦多個心理服務交流團,讓同學到內地推廣情緒智商及正向心理,從而提升自身的心理效能。
若有需要,同學可與輔導中心的輔導主任作個別面談,以致可以跨越成長的障礙,化解生活上的困難,充份發揮個人潛能。

社區關懷親體驗
浸大一向鼓勵同學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讓他們更關心社會需要,培養同學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去年共舉辦了28個與社會服務有關的活動/計劃及服務團,目的地包括本地、內地及海外,如福建、湖北、雲南、河南、清遠、梅州、臺灣、尼泊爾等;服務物件多元化,部分更由同學自主策劃,發揮創意設計及推行服務計劃,以實際的行動回饋社會,親身體會“施比受更為有福”的道理。

大學舍堂教育
校園內的本科生宿舍分為四個舍堂,包括蔡元培堂、楊振寧堂、宋慶齡堂及周樹人堂。舍堂作為一個培養學生成長的小社區,其獨特的文化和多姿多采的活動有助培養同學的獨立處事能力,體現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從而達至全面的身心成長。
每個舍堂均有舍監、主任、學長及宿生會幹事與宿生共同生活。透過各樣非正規學習活動及宿生會的自治活動,同學可學習各樣“人情事理”的技巧,例如:學習自我認識,突破自我;學習尊重他人,得人尊重;學習投入參與,不冷眼旁觀;學習時間管理、溝通技巧、表達技巧、建立網路、解決衝突、團隊精神等。

交換生計劃
浸大已與海外及內地大學簽訂了合共300張交換生協定書,定期舉辦學生交流計劃及研究生互派活動。2013/14學年,世界各地如北美、歐洲、澳洲及亞洲各國知名學府中,約有450多名學生獲選派前來浸大就讀為期半年或一年的本科專業;而浸大派往外國及內地交流學習的學生亦超過320人。

大都會體驗計劃
浸會大學每年暑假均安排200多名同學參加“大都會體驗計劃”,分別遠赴美國(亞特蘭大、芝加哥、紐約、三藩市)、澳洲(悉尼、墨爾本)及中國 (北京、上海、珠三角地區)各大城市,進行為期八星期的工作實習;並通過不同公司和機構的考察及專題講座,讓同學增廣見聞,體驗生活。



各系所入學參考最低錄取級分
如以台灣學歷申請入讀浸大,申請人須持有高中畢業文憑,以及學科能力測驗須達65級分或以上(總分為75級分)。另,申請人英語須達大學認可之水平。

2014年度最高獎學金辦法及名額 
為獎勵成績優異的海外學生,大學特設「海外生入學獎學金計劃」以減輕同學學費、住宿費及生活費方面的負擔。獎學金每年港幣170,000元,為期共四年。詳情請參閱大學網頁︰
http://sa.hkbu.edu.hk/home/campus-life-support/scholarships-financial-aid/scholarships/admission-scholarships-for-outstanding-mainland-and-overseas-applicants/學校聯絡資訊網址: www.hkbu.edu.hk 
地址: 香港九龍塘香港浸會大學
電話: (852) 3411 7360/ 3411 5171(教務處入學組)
交通: 香港浸會大學共有五個校舍,全部位於市區心臟地帶,分別是位於九龍塘的善衡校園、逸夫校園和浸會大學道校園,以及啟德校園和石門校園。往來浸大的交通非常方便,訪客可乘搭連接港九新界和機場的港鐵,或者乘坐的士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