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夢語-學習需要嘗試錯誤的勇氣

2017-03-21

中國時報【李萬吉】

若比較台灣的幼兒園到大學學習,可清楚看課堂師生互動天差地別。幼兒園或小學低年級教室裡,老師問個問題,往往大家七嘴八舌搶著回答,天馬行空停不下來;到了高年級或中學之後,漸漸得只有少數功課較好的意見領袖會主動回應老師的問題;到了大學,多數學生選擇當個安靜的聽眾,希望從頭到尾老師都不會注意到他的存在。

何以經過十幾年的學習歷程,大多數的學生都愈來愈不敢或不願意表達?個人認為,過度要求標準答案的學習型態是最大的因素。

傳統的中小學教育模式裡,學習成效主要透過測驗分數來評斷,加上升學考試制度的設計不當,激化了追求高分的學習樣態,因此學生從小就不斷地練習在各種題目中找到標準答案,任何的差錯都會直接反映在考卷上的分數。

這強調「對錯分明」學習標準,反映在課堂互中。老師提問通常具有期待的正確解答,當學生答錯,得到回饋通常是直接負面的否定,甚至引來同儕譏笑,這些學生就會漸漸失去回答的勇氣和表達的意願。

過度追求標準答案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害怕犯錯,就不敢有不同的想法,不敢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敢主動爭取機會表現自己。同時,這樣的教育價值觀,侷限了對人才的定義,導致大學入學到公職人員進用,都習慣以單一測驗來選才,結果這些人進入職場後,多半也只會依循常規依法辦事,難有突破性的思考和作為,這對未來多元發展和高度變動性的人才需求而言,顯然是不足的!

這些年教育思潮翻轉,愈來愈多中小學老師改變對標準答案的看法,也會鼓勵學生提出不同意見。然而整體的評量和選才制度還需要更開放,才有機會扭轉這個現象。(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