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留住台灣人才 再談向外求才

2018-10-04

政府擬以提供入籍方式,吸引新南向國家僑外生來台就學,進一步成為我國產業中階以上人力。但這項政策無法都培訓出中階以上人力,而且國內經濟不好,目前有72萬台灣人在國外工作,政府應避免人才大量出走為優先,再搭配讓外來人才留下來。

 

東南亞生 多屬基礎人力

國發會正在研擬的《新經濟移民法》,主要是要吸引外國特殊專業人才、專業人才及中階技術人力。配合這樣政策,教育部要招新南向國家學生來讀高職、大專院校,他們畢業後工作7年、5年,始得取得我國國籍。

現在國內大專院校及許多高職卯足勁招新南向國家學生,如果他們是來台灣讀碩、博士班或是好學校的學士班,畢業後或許可以成為台灣產業的中階以上人力,但其他學校招進來的學生則未必。

目前新南向國家在台學生,相當大比例是讀各科技大學開設的「外國產學合作專班」,上課模式是「511」,即5天上班、1天讀書、1天休息,這其實是在補充產業界所需要的基礎人力而已,他們素質比外來移工好一點,但讀4年後就能變成中階以上人力,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相較於東南亞國家,台灣的教育環境及薪資水準,確實可吸引他們前來就學或工作。不過從過去經驗來看,許多東南亞學生比較看重打工,甚至之前有學校招到一大批某東南亞國家學生,學生到達台灣機場就被接走了,他們直接去打工,只是披著「來台灣讀書」的外衣加以掩飾而已。

著重打工 奢談專業養成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就透露,他們學校鎖定菲律賓、泰國、緬甸等3個新南向國家為主要招生對象,但每次去到那些地方一坐下來,就先看到人力仲介,問需不需要媒介學生前來台灣讀書?他表示,政府千萬要把國內學校看好,不能讓他們靠人力仲介招東南亞學生,否則學生花了一大筆錢才到台灣,一定是打工為主,可能造成台灣社會問題。

台灣要產業升級、提升國家競爭力,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要留的是好人才,不是「撿到籃子裡都是菜」。政府應該改善國內就業環境,避免台灣人才大量出走,同時讓在台灣就學的優秀僑外生可留下來,才是正道。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