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會考衝刺系列一/高分關鍵!國文4重點 75%都這樣考

2019-04-30

2019-04-29 10:00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專題報導

 

前言:21.5萬多人報名的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19日舉行,聯合新聞網今起連續5天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採訪國中及補教老師,指點考生最新命題趨勢、必考重點及答題訣竅,協助考生事半功倍拿高分。

去年國中會考國文試題,讓只會死讀課本的考生,看了很傻眼,選用文章幾乎各版本教科書沒見過,還出現跨領域的各類文章,包括解讀各國教育經費、東西德分裂到統一史、藥廠黑幕、生物化學、報紙標題、電影特效等文章或圖表,前年還曾引用聯合報有關「藍月」的天文報導。

許多家長看了考題,不禁納悶:「這是在考國文嗎?」

國中老師指出,配合12年國教新課綱今年8月上路,會考國文題目會更趨於閱讀理解、跨科整合,以及和生活結合的「素養」導向。

距考試只剩3周,提醒考生千萬別再鑽研艱深的形音義等死背知識,應把近兩三年的考古題好好做過一遍,不只訓練快速解讀科普等各類懂文章、抓到重點,還要看出文章表現手法、作者的用意;至於寫作測驗,則要加強練習寫說明文、議論文,要聚焦觀點、言之有理。

 

一、3/4題目考文意理解評鑑 死背沒用

苗栗縣烏眉國中校長林孟君分析,近幾年的會考國文科選擇題,都是考70分鐘、48題,但命題一大趨勢,是形音義、標點符號、詞語用法等傳統題目越來越少,以去年為例,只剩11題,占不到1/4,其他30題考文意理解、另7題考文意評鑑。

也就是說,考生不只要看懂文章講什麼(what)、還要曉得作者如何(how)表達、及為何(why)要這樣寫、背後有何目的?考的是更高層的語文能力,而非死背知識。

二、跨領域考科普文章 聯合報「藍月」報導曾入題

林孟君說,配合新課綱的大方向,近兩年會考國文取材更多元,跨科、跨領域的題目更多,除了古今文學,也常引用科普、社會科學或報章雜誌的文章,例如前年引用聯合報2015年介紹有關「藍月」這種天文景象的文章;去年則要解讀有關藥廠黑幕的文章。

台中市大業國中老師賴宜芳提醒考生,遇到跨科題目不要怕,不會考文中的專業知識,只是考文意理解,例如去年有一題考清水、濁水是因水中有何等化學成分,才會影響浮游生物及魚類的多寡,看懂文章就會答,不懂硝酸鹽也沒關係。

三、圖表題增加 考歸納、分析能力

賴宜芳說,第三個命題趨勢,是常考圖表題,往往要歸納、比較,腦袋要轉個彎才能找到答案。

林孟君舉例,去年有一題,要考生自東西德從分裂到統一的時間軸圖表,解讀文意及推論幾個重大國際事件的發生先後,考題更加靈活,引導學生思考。

四、取材議論文、說明文 寫作要言之有理

此外,林孟君提醒考生,目前各版本教科書選文仍以抒情文、記敘文為主,老師出的作文題目,也以這兩種文體為主。但這兩年會考題目,不論選擇題或寫作測驗,議論文、說明文都明顯增加。

例如寫作題目,104年考「捨不得」,比較偏向抒情文,但106年考「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去年考「我們這個世代」,偏向議論、說明文,且是看圖題,而非傳統引導寫作,林孟君預計今年也會考這類題目。

考前三周:務必做近年考古題 在同樣時段練習

林孟君說,考前三周,考生千萬不要再死背艱深的形音義、成語等死知識,以形音義為例,頂多各考一題,且不難,投資報酬率低。賴宜芳提醒考生,這兩年會考題目一定好好做一遍,先有個心理準備,知道近年考題命題方向,針對弱點加強練習。

林孟君建議考生,除了做考古題,這陣子也可多看不同類型文章,自問文章大意、作者想表達什麼、有何言外之音,訓練閱讀理解能力。

針對寫作測驗,林孟君提考生,一定要看清題目,不要泛泛而論,例如寫「我們這個世代」,觀點一定要聚焦、小題大作,例如聚焦在直播世代、動漫世代,再根據自己的經驗發表看法、比較不同論點,不要東談一點、西談一點。

賴宜芳也表示,作文要想得高分,就必須言之有物、動之以情、言之有理,避免空泛論述。她建議考生練習考古題時,要學會掌控時間,最好選在與會考相同的時段、同樣時間內練習,最能培養臨場感。

 

●歷屆會考寫作題目:

102年(試辦):來不及

103年: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

104年:捨不得

105年:從陌生到熟悉

106年: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

107年:我們這個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