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招政策再遭質疑 學習歷程檔案將分兩軌、共學生選擇

2019-05-30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立法院於今(27)日召開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立委黃國書表示,教育部表示將推動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近日卻又改口說非強制性、未要求學生一定要上傳,質疑是朝令夕改。教育部高教司於稍早再度重申,學習歷程檔案運用可分兩軌,單看學生要不要採用,學生於申請入學時可使用學習歷程檔案或自行準備的備審資料,但兩者將有標示註記。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科技部、教育部、原民會進行「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國民教育及原住民族教育之應用」專題報告。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表示,教育部近年期望透過學習歷程檔案完整建置學生學習狀況,但近日卻突然表示,不一定要學生每學期上傳學習歷程,質疑是朝令夕改,考招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政策,且能當兒戲。

教育部高教司則於稍早再度回應,未來因應新課綱跨跨領域精神,大學招生將朝向「多資料參採、重視學習歷程」方式選才。個人申請制度在設計上,除透過學測檢視學生學科基本能力,亦重視考試成績以外的高中學習歷程。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主要目的,是協助學生提升備審資料效力的服務工具,透過教師認證與歷程時點紀錄,提升目前即已在個人申請中使用的備審資料效力。

同時也藉由資料系統化,可讓大學審查者在審查時間內,有效看到學生表現、成長歷程與發展潛力。教育部推動學習歷程檔案,讓學生可從中擇要勾選上傳給大學校系審查的備審資料。

至於,未來學生是否運用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產出備審資料。教育部解釋,學生若選擇運用每學期上傳積累的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於高三下參加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前,可依大學校系要求,從學習歷程檔案中勾選欲提供給大學校系評閱的備審資料,上傳至大學甄選會。

學生若不運用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可在高三下參加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前,依校系要求項目再行準備備審資料,之後遵照檔案格式自行上傳備審資料至大學甄選會,但資料會缺少高中教師的課程認證,以及時點的歷程記錄。

屆時學生運用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所上傳的備審資料(有教師認證與時點紀錄),與未運用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而自行上傳的備審資料,於大學端審查介面中將會有明確標示、予以區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