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雜費調整 校長建議仿油價訂公式

2019-06-04

 

教育部現正接受各大學申請調漲學雜費,但到目前沒有任何學校提出。大學校長昨表示,台灣高教競爭力正在衰退,而現行機制只要大學申請調漲學雜費就成為社會箭靶;建議像油價一樣訂出學雜費調整公式,教育部也不能干預,台灣高教才有未來。

高教工會3日說台灣高教學雜費是全球第14高,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回應,任何國家高教發展有其脈絡及歷程,且各國稅賦不一樣,因此學雜費不宜直接以數據比較。

國內大學要調漲108學年學雜費,要在6月17日前申請,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學校提出。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今年是選舉年,國內絕大多數大學有共識,今年不調漲,但之後希望教育部能少干預,讓大學可以適度反映辦學成本。據他瞭解,今年只有3校討論是否要調漲學雜費,但最後會不會向教育部提出申請,還未確定。

「學雜費是大學自主的一部分,教育部不該干涉太多!」陳振貴說,助理納保、兼任教師納保、配合公務員加薪要幫老師加薪、老師每年自動晉薪等,實踐大學1年要增加4000萬元成本,如果一直都不能漲學雜費,學校能永續經營嗎?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說,依照現行機制,各大學即使校內經過千辛萬苦取得調漲學雜費共識,但之後還要經過教育部審議,大概只有1/10可以通過,這個過程實在太「勞民傷財」。

廖慶榮表示,他昨天和韓國漢陽大學卸任校長見面,這所學校在韓國排5至10名,但每年經費高達新台幣250億元,比台灣第一名的台大多了約100億元,台灣的高教競爭力正在衰退中。

廖慶榮建議,學雜費問題每年吵來吵去不是辦法,應由各界仿照油價討論出一個學雜費調整公式,就照這個公式走,教育部也不能再審核,這樣台灣高教才得以往前走。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建議,趁少子化推動高教公共化,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在高教及促使私校改組董事會,讓私校學生的學雜費比照公校,減輕他們的負擔,這才符合社會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