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選入學不利弱勢? 近六成校系個人申請有弱勢生名額

2019-08-22

2019-08-21 10:08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即時報導

 

教育部104年起鼓勵大專校院扶助弱勢,今年近六成校系個人申請釋出弱勢名額,包括清、交等頂大。但隨全國招生總數增加,大學主管說,近幾年收到的學生,平均課業成果不如前幾屆弱勢生。

教育學者表示,教育部參照內政部對弱勢的定義辦理扶弱,致有些經濟無虞的學生重複取得補助資源。政府應給各級學校一定的彈性,讓弱勢資源分配給真弱勢,助他們翻轉階級。

教育部高教司表示,教育部104年起辦理大學校院弱勢學生學習輔導補助計畫,106年後整合入高教深耕計畫。其中一項是鼓勵大學運用個人申請管道,給予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新住民等弱勢生優先錄取或加分措施。108年個人申請有57校參與,3016名弱勢生報名,1498人獲分發,占報名總人數1.7%。

大學招聯會計算,今年參加個人申請的科系中,五成八都有扶弱計畫。交通大學教務處綜合組組長張漢卿說,交大104年辦「旋坤揚帆計畫」,招收弱勢生的名額已從2%逐年提升到5%,占比是頂大中最高。

張漢卿說,旋坤揚帆是全校計畫,按學院分5組招生,給弱勢生更多選擇。例如,原本只有特定科系收身障生,特殊名額匯入旋坤揚帆計畫後,身障生也能自由選系。

清華大學102年辦「旭日組」扶弱,前副教務長、動力機械系教授陳榮順說,前兩屆學生考上校內研究所的比率高於一般生,說明只要提供資源,弱勢生表現不輸人。

曾研究我國各級學校扶弱制度的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王麗雲說,大學的行政支持比中小學完整,行政人員、導師通力合作下,確實照顧到弱勢生。

不過,陳榮順、張漢卿都說,各大學陸續辦扶弱招生,台大下一學年也要增設「希望組」,總數擴大後,近年學生雖然不至於被退學,但平均學業表現下滑。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扶弱是大學的社會責任,應持續推動。同時也要考量台灣中低收入戶、新住民人口占比,據此規畫名額。

王麗雲說,大學和中小學主管都曾反映,有家庭用取巧的方式取得弱勢資格,致補助資源分配不均。教育部對低收入戶等弱勢的定義,都參考內政部,但現實上會遇到許多情況,例如兩家總收入相同,但扶養人口不同;在台北有700萬元房子,和在台南有等價房子的背後意義不同。有些人的收入不會見帳、不必納稅,也會讓學校誤判誰是真弱勢。

高教司科長郭佳音說,教育部已讓各大學自行定義弱勢類型,目前也不打算設定弱勢生招生名額上限。王麗雲說,政府也應給中、小學更多彈性判定的空間,讓扶弱計畫幫助更多真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