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求生攜手企業 轉型小而精

2019-09-17

2019-09-17 00:25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少子化衝擊愈大,私立大學為求生存絞盡腦汁,有學校整併科系朝「小而精」方向經營;也有部分學校引企業入主,希望注入資源後扭轉局面。

教育部統計,一○八學年度全台大專校院共有一百七十二個系所停招,其中多數是學校因應少子女化浪潮和產業發展趨勢,進行系科重整。二○一四年起,屏東高鳳數位學院宣布停辦,開啟私校退場第一槍後,後又有永達技術學院、興國管理學院、台灣觀光學院和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陸續走上轉型或退場之路;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和南榮科技大學也相繼被教育部勒令停辦。

面對大環境改變,不少私校改走精緻路線,華梵大學一○八學年起由十二系減為五系,且全面實施「課程模組化」,讓學生畢業時可以擁有二至三個專業;蘭陽技術學院一○八學年起,學校暫只招收餐旅管理系一個系的五專、四技、二技各一個班,其餘六系停招。

近年部分私校面臨經營困境,陸續引進企業,繼中信集團接手興國管理學院、台灣運彩接手台灣觀光學院及怡盛集團入主亞太創意學院,明道大學一○九學年從十五個系所縮減為九個系所,並由經營外籍移工仲介的康林國際集團總裁李超群一家三人進入學校董事會,他承諾提供三億元資金給明道學生作為就業、創業基金。

明道大學校長汪大永表示,少子化下,辦大學很困難,要有新的投資、發展新的特色,才能走下去。「國際化及產學合作為終極解藥」,除積極招收外籍生,也希望發展成「產學型」大學,讓學校經營不需過度倚賴學費收入。

汪大永指出,李超群今年以個人身分加入明道董事會,獲教育部核定接掌明道董事長。

由企業家擔任董事長,盼可藉此挹注更多企業資源,讓學校在產學上走出新路,但未來與企業合作並不會侷限於單一集團或行業。

李超群也向許多不同企業募款,捐贈五千萬給學校。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說,針對私立大學董事或董事長,教育部是針對程序和資格監督。私校是私人興學,董事長或董事是否要固定捐資,由學校自主決定。現在很多大學因少子化衝擊,財務上出現狀況,如果無法對外募款,董事就要負起經營責任。

朱俊彰表示,法令並未規定私校董事長一定要從事什麼行業,李超群資格沒問題。

但他進一步提醒,教育部嚴格禁止學校招生和仲介學生工作掛勾,一旦違反,將被嚴懲。

此外,學生在學期間,學校要安排他們到國內外實習,或是協助他們畢業後就業,都要尊重當事人的意願,且要符合勞動法令規定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