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算式就是看不懂? 透過閱讀帶你顛覆對科學的刻板印象!

2018-08-28

 

 

過去,我們慣於把數理能力超強的學霸稱為「左腦人」。這是因為斯佩里1981年發表一份自己從裂腦手術的意外發現:

左右腦區功能不同,並由中間的胼胝體連結,讓腦半球能分工與合作。也因此項研究獲得諾貝爾生醫獎。世人就開始習慣把擅長處理語言、邏輯的人稱為左腦人,擅長處理書寫、情緒、空間的人稱為右腦人。直到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心理學家歐波伊(O’Boyle)在2007年發現:具有數學天賦的學生,仍需左右半腦共同作用才能迅速解題,異於常人的地方在於:左右半腦的訊號交換較為密集。

近幾年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發現:左右腦部份的腦區也參與情緒發展的歷程。看來,大腦功能分區頗有彈性,不全然是涇渭分明的劃分。因此,這是挑選給高中新生的自然學科書單,也適度地讓左右腦平衡,讓自然學科知識融入動手做的探究,好奇心與創造力的萌發,如何啟動對自然學科學習的動機。讓你更了解自己的大腦而潛能全開,各種似是而非的迷思,只要懂得思辨與探究,就能輕鬆破解慣性思維的迷思。尤其,閱讀能讓神經細胞相連而成的「神經網絡」有多種活化的模式,因此,你需要哪些書籍來為你開啟對自然學科的新視界呢?

 

 

一、自然學科基礎款

 

 

(一)生物科

《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辛達塔.穆克吉醫師以故事的描繪手法來陳述「基因」的發展史,連電影《羅根》都取材自他的資料。作這本書以一場感傷的家族探病之旅為始,讓我們坤建百年來人類遺傳學的發展,也讓讀者看見兼具科普與人文的基因議題。看不見的密碼,如何牽扯我們的生活?多少科學家在破解遺傳基因之謎之際,讓人類越接近生命的真相?還是在改寫「人類」的意義?當人類取代上帝,打造完美基因、根除致命因子,我們打造的「後人類時代」,一如《X戰警》、《惡靈古堡》的時代來臨時,這會是人類最偉大的基因冒險?還是最危險的浩劫?《基因》將告訴你真正的答案。

 

 

(二)物理—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讓宇宙定律為你效勞》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作者克莉絲汀.麥金利開宗明義就說:沒有比物理更好用的人生模型。物理定律提供有系統、有組織的決策架構,讓你知道:人生並不全然是機率遊戲,靠著物理,你可以扭轉人生,找到依靠。作者成功地打破了物理和生活之間的界線,讓能量守恆定律說明人生切莫空轉;用流體來談即使逃命也要很有型;甚至以相對性來談尊重其他觀點。作者善用我們在生活可能都曾遇過的共同經歷,輔以幽默有趣的口吻,融合科學的行為藝術來描述物理學的種種定律,讓過去深奧難懂的物理變簡單了。原來,物理是宇宙運行的劇本,它的確有讓人可遵循的法則,讓我們找到關鍵點,開創美好的人生。

 

 

(三)化學—

《超乎想像的化學課:原來,拉瓦節、道耳頓、亞佛加厥,還有許多科學家,竟然和我們想得不一樣!》

 

一如譯者李祐慈教授說的:化學的發展並不像數學或物理如此充滿循序漸進的邏輯,也不像生物是由眾多觀察歸納而來……化學講分子間的交互作用,好像人際關係的愛恨情仇。《超乎想像的化學課》作者巴金漢是位學識淵博的化學博士,因曾主編專業資料庫的經驗,讓他在寫作這本書籍時,彷彿一部活的「有機化學」辭典與「天然化合物」辭典,他詳述十七世紀以來,化學發展的歷程,讓讀者走進一本豐富有趣的化學史世界。作者善於引經據典,讓我們能了解豐富的化學知識,也在曲折的化學家故事中,建構出完整的化學史的圖像。

 

 

(四)地科—

《黑洞藍調:諾貝爾獎LIGO團隊探索重力波五十年,人類對宇宙最執著的傾聽》

 

《黑洞藍調》的作者珍娜.萊文先從人和故事出發,描繪這群LIGO科學家——萊納.魏斯、基普.索恩以及巴里.巴利許等人,從互有摩擦到相知相惜,一場人性與科學摩擦碰撞的熱情,讓突發異想的發想,透過艱辛的實驗,完成跨世代的科學壯志。一部重力波科學探測史,因為他們的鍥而不捨,有了持續五十年的精彩。當他們從企圖證實黑洞的存在後,堅持不放棄的精神,終於讓他們捕捉到新任宇宙信使重力波。透過重力波他們探索到前所未知的宇宙理論,以及宇宙起源的在場證明,書寫一部史無前例的現代科學猶如黑洞藍調般,讓他們榮獲二○一七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

 

二、進階版

 

 

(一)

《泡麵為什麼總是彎的?:136個廚房裡的科學謎題》

 

台灣學生特別喜歡吃泡麵,尤其熬夜讀書時,來碗香噴熱騰的泡麵,整個夜讀的空間就瀰漫幸福的氤氳。《泡麵為什麼總是彎的?》作者羅伯特‧沃克是位了不起的化學教授,曾以《蟋蟀先生,今天氣溫幾度?》充滿幽默與趣味的方式,席捲讀者對科學閱讀的美好感知。這次,他再以廚房為主題,讓讀者理解烹飪不只是一門專業的科學,也是生活藝術的美學。因此,他在廚房裡發現136個有趣又好玩的謎題,當料理遇上科學,面對廚師提出的犀利疑問,作者沃克如何機智地端出佐以科學知識的醬汁,完美呈現餐桌上的科學,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味答案!

 

 

(二)

《和動物說話的男人》

 

養過寵物的人一定理解——人和寵物間親密的情感,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表現對彼此的愛意。這種無須透過共同的語言,就能溝通的默契,就是無法言說的豢養秘密。最會和動物說話的男人康拉德・勞倫茲是動物行為學之父,在完成著作《所羅門王的指環》後,再以《和動物說話的男人》作品見世,成為當代最能和動物說話的男人。這本書進一步展現他善於觀察小動物的行為,進而細膩地描寫這些行為的背後,他們對人類流露出的善意,是家人間的依戀,是朋友間的信任,這本被讀者譽為不朽科普經典,告訴我們:動物流露出的每個意願都是「善意的」。

 

(三) 

《然後你就死了:被隕石擊中、被鯨魚吃掉、被磁鐵吸住等45種離奇死法的科學詳解》

 

《然後你就死了》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固態物理學博士保羅・道爾蒂,他與作家柯迪・卡西迪聯手探究四十五種離奇死法,看似異想天開的案例,以詼諧機智彷若黑色幽默的寫作方式,整理人類最滑稽、最荒謬、最悲慘的多種死法。如,磁力為什麼會讓你致命?被丟進棺木活埋,可以活多久?一直賴床也會死?這是一本集歡樂又驚悚的生死案例探討,從生理學、核融合、量子物理、流體力學等角度,清楚地解析。一如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我們不能離生而論死;亦不能離死而論生,必須生死並觀、生死並論來探看生死的奧秘與玄機。我們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大量吸收科學知識,證實閱讀科學文本,其實是有趣又思辨的。

 

 

(四)

《植物的逆襲:所謂的健康蔬果其實是文明病的真正禍首!》

 

《植物的逆襲》提醒我們:任何疾病的肇因可能來自於飲食。美國權威營養學醫師──史提芬‧岡德里告訴讀者,飲食正確的思維,許多你誤讀、誤判的科普知識,都可能是類生病的源頭。植物普遍存有的蛋白質凝集素為什麼會是危害身體的主要兇手?看起來超級養生又健康的蕃茄、南瓜、堅果、豆類、傳統乳製品、小麥草……為何因為植物逆襲的凝集素,而導致過敏、腸躁症、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最令人感激的是,史提芬‧岡德里提出「去凝集素飲食法」,這種非常蔬果飲食法,只要多點巧思,就能讓你抵抗凝集素侵襲人體的危機。如,水果去皮再吃、只買當季水果、不吃糙米改吃白米等,尤其,書末提供含有凝集素的「紅燈食物」清單、以及不含凝集素的「綠燈食物」清單,都讓我們能吃得健康,也增加自體免疫力。

 

(五)

《元素週期表終極圖鑑:118個化學元素的知識大百科》

 

過去我們在背元素週期表時,是否有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擾呢?你知道:純的元素是什麼樣子的嗎?自然界又是以何種樣貌存在?其實,每個元素都有自己的故事,像是來源、功能和用途。作者以活潑生動的方式講述118種元素不只是物質的基本構件,連整個宇宙都是元素組成的。原來,每一種元素不只有各種不同的形態,也有令人驚奇的用途,例如牙膏裡的氟化物能讓牙齒更強壯、晶片裡的矽晶體可以操控小型裝置和手機。《元素週期表終極圖鑑》除作者專業的文字說明外,還收錄1000多張吸引目光的精采照片、有趣的科學事實,帶領讀者走進元素周期的華麗冒險之旅。

 

(六)

《精準撩動人心的戀愛人類學:先觀察,後剖析,多練習,79個經典情境與實用技巧》

 

作者張玉琦這本戀愛實戰守則,受到百萬鄉民的點閱肯定,能讓青少年不用真正談戀愛,也能成為戀愛人類學家。你無須用N次的悲慘戀情來換取痛苦的戀愛經驗。作者告訴我們:長得漂亮不一定注定戀愛能成功;迷人的魅力原來可以刻意練習。談戀愛有大魔王的戀愛人類學筆記書,不只讓你懂得談情說愛,也讓你以心理學的知識,科學的方法,找到正確的戀愛戰略,做好戀愛的準備與練習。作者善於冷靜地觀察人性、理性地分析愛情,也為讀者擬定對策,以79個戀愛技巧,讓讀者透過與人相處與實戰練習,可以愛得精準、愛得暖心、愛得理性,讓你懂愛也能給愛、值得被愛也愛得認真。

結語:期待這十本獻給高中新生的自然學科閱讀書單,能開啟理性思辨的學習旅程,也讓你的人生注入溫暖的人文情懷,讓左腦右腦彼此連結活用,顛覆你對科學的刻板印象,愛上科學吧!

 

【延伸閱讀】


· 社會科不是「背多分」 如何從閱讀培養思辨能力?

 

 

 

編輯小語

 

自然科目總是好多計算、令人頭痛嗎?本期怡慧老師在專欄中推薦多本自然科閱讀書目,讓高中生在艱澀的理論及算式之外,也能深入了解這些理論的背景及在生活中運用的有趣之處。下期怡慧老師將繼續透過閱讀,帶領高中新生經歷學習與思辨的旅程。

※本新聞轉自於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6887/3332948